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发源地浙江,体育经济正以绿色为底色,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图景。从废弃矿山蝶变的攀岩场馆到串联城乡的万里绿道,从国际赛事的低碳实践到乡村体旅融合的生动样本,浙江正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体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浙江省将体育产业定位为 “绿色产业、朝阳产业”,通过《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到 2025 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 5000 亿元的目标,并要求体育公园绿化用地占比不低于 65%,推动健身设施与自然环境深度融合。这种顶层设计为绿色体育经济奠定了基础。
以余村为例,这个 “两山” 理念诞生地通过发展荷花山漂流、乡村体育运动节等项目,人均收入从 6000 元跃升至 3 万余元,实现了从 “卖石头” 到 “卖风景” 的华丽转身。类似的转型在衢州柯城森林运动小镇同样上演:通过引入法国丛林穿越项目,当地三年接待游客近 30 万人次,带动农民增收近 2 亿元。
浙江 “万里绿道网” 建设已形成 5800 余公里的生态廊道,成为串联城乡的 “幸福纽带”。宁波宁海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每年吸引超 300 万人次徒步,带动农家乐营收 4 亿元;舟山 400 公里登山步道串联起 “神行定海山” 等赛事,将自然景观转化为体育消费场景。
2024 年,浙江启动 “环浙江国家步道系统” 建设,计划通过绿道串联山地、河湖、湿地等生态资源,打造 “体育 + 文旅” 经济带。例如,丽水瓯江绿道投资 110 亿元,建成后将惠及百万人口,成为生态富民的标杆工程。
杭州亚运会将绿色基因融入每个细节:全部场馆使用绿电,主火炬以二氧化碳合成甲醇为燃料,富阳水上运动中心每月节水 35%,奥体中心游泳馆实现 “常年不换水”。这种创新不仅创下赛事环保纪录,更带动全省体育场馆节能改造,形成可复制的 “浙江经验”。
在民间,庆元县通过举办廊桥越野赛、山地自行车赛等特色赛事,吸引游客十余万人,旅游收入数千万元。省体育局正推动 “一市多品牌” 赛事体系,鼓励各地依托山水资源开发马拉松、滑翔伞等生态友好型项目,让赛事成为展示地域特色的 “绿色名片”。
星空娱乐安吉黄浦江源旅游度假区整合杭垓、报福、章村三镇资源,打造滑翔伞、露营、攀岩等 30 余个户外运动项目,2023 年吸引 100 余家企业落户,形成 “空中滑翔、水里溯溪、山中攀岩” 的全业态布局。莫干山则依托 Discovery 探索极限基地、路虎体验中心等项目,年接待高端游客超 50 万人次,成为长三角体旅融合标杆。
这种模式不仅填补了农村体育短板,更激活了乡村经济。例如,柯城九华乡通过森林运动项目,村民从 “看客” 变为民宿经营者,签约农户年租金收入达 16 万元。省体育局数据显示,全省 19 个运动休闲小镇年带动旅游消费超百亿元,真正实现 “运动振兴乡村”。
浙江正以 “绿色亚运” 为起点,探索体育经济的长效发展机制。一方面,推动涉水文旅体育项目建设,计划到 2025 年建成 50 个体育公园,将生态修复与全民健身结合;另一方面,培育 “零碳赛事”“无废场馆” 等新业态,鼓励企业研发可降解运动装备、智能节能设施。
从余村的绿水青山到杭州的绿色亚运,浙江体育经济的 “绿色突围” 不仅是发展模式的创新,更是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实践。随着 “环浙江国家步道”“万里绿道网” 等工程推进,这片土地正书写着 “生态红利” 与 “体育消费” 互促共赢的新篇章。
姓名 *
邮箱 *
网址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