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MLS)在全球足坛的存在感持续提升,但与欧洲顶级联赛及新兴的沙特联赛相比,其薪资制度仍显保守。记者 Favian Renkel 近日指出,美职联可借鉴沙特联赛经验,通过逐步放开工资限制激活联赛竞争力。这一观点引发了关于北美足球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入讨论。
美职联现行的薪资帽制度自 2007 年实施以来,虽有效控制了俱乐部财务风险,但也限制了顶级球员的引进。2025 年数据显示,美职联球队的薪资预算上限为 529 万美元,而梅西一人在迈阿密国际的年薪就高达 2044 万美元,超过 21 支球队的总薪资支出。这种结构性矛盾导致联赛呈现 “伪平衡” 状态 —— 豪门通过指定球员条款(DP)绕过限制,中小球队则因资源匮乏难以提升竞争力。
更严峻的是,薪资限制削弱了美职联的国际吸引力。当沙特联赛能为 C 罗提供 2 亿欧元年薪、本泽马 1.01 亿欧元时,美职联的薪资水平显得捉襟见肘。这种差距直接反映在球员流动上:2025 年沙特联赛外援名额放宽至 10 人,且无工资帽束缚,而美职联仍在为如何平衡薪资与竞技水平而挣扎。
沙特联赛的崛起为美职联提供了差异化范本。其成功不仅依赖高薪引援,更在于系统性的战略布局:
沙特联赛允许俱乐部无限制投入,利雅得胜利单队薪资总额达 3.44 亿欧元,远超皇马、巴萨等欧洲豪门。但这种投入并非单纯烧钱 ——C 罗的加盟使利雅得胜利的商业价值增长 40%,球衣销量全球第一,实现了 “薪资投入 - 商业回报” 的良性循环。
沙特在引进巨星的同时,推出 “卓越球员招募中心(PACE)” 计划,将一线队最低参赛年龄降至 16 岁,并强制要求 U21 球员占比。这种 “巨星带动 + 本土培养” 的模式,既提升了联赛竞技水平,又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尽管沙特联赛在 2025-26 赛季引入工资帽,但对现有球星合同予以豁免,这种 “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的策略既避免了财务风险,又维持了对顶级球员的吸引力。相比之下,美职联的薪资规则僵化,缺乏类似的过渡机制。
若美职联借鉴沙特经验,可从以下方面逐步调整:
沙特联赛的高薪策略曾导致内马尔等球星因出勤率低被解约,美职联需建立严格的球员评估体系,避免 “高薪低效” 现象。
放开薪资可能加剧豪门垄断,需通过 “收入共享计划” 和 “选秀制度” 确保中小球队获得稳定资源。例如,将联赛转播收入的 30% 用于平衡分配。
星空娱乐美国体育传统注重 “平等竞争”,完全照搬沙特模式可能引发争议。因此,改革需在市场化与本土化之间找到平衡点,例如保留部分薪资限制以维护联赛特色。
美职联的薪资改革已非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沙特联赛的成功证明,在全球化足球市场中,灵活的薪资政策与战略布局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若美职联能以 “渐进式开放” 为原则,结合自身特点优化制度,有望在 2030 年前跻身全球五大联赛之列。正如记者 Renkel 所言:“当梅西、C 罗的职业生涯进入尾声,美职联需要的不仅是球星效应,更是一个能持续产出球星的生态系统。” 这或许才是薪资改革的终极目标。
姓名 *
邮箱 *
网址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内容